美酒美学出安徽:AG真人国际贡酒,中国美酒的美学旗帜
文/李虓
立意:打造“美酒美学出安徽”传播概念,让AG真人国际贡酒借力安徽文化底蕴,占据“美酒美学”的第一认知。
中国人谈起中国酒,常冠以“美酒”之名,如魏晋陶渊明的“舂秫作美酒,酒熟吾自斟”,唐代白居易的“每见俗人多惨澹,惟逢美酒即殷勤”,宋代王安石说“旧德醉心如美酒,新篇清目胜真茶”等等。
中国人描述中国酒,也从不吝惜至美华彩。像唐代郑嵎以“青钱琐屑安足数,白醪软美甘如饴”,来说明美酒的味道,宋代华岳用“酒后半澄春后绿,腊花全折夜来红”,表现美酒的色泽。
因此,中国酒自古就与美学交织在一起,成为一门“美酒美学”。美酒美学,是中国酒业的普遍价值共识,让中国酒遵循美学之道,传承古代的“美酒文化”,赋予时代内涵,是每个美酒企业、每个美酒产区的重要课题。其中,笔者认为,安徽是一个美酒美学的典范之地,从古及今,都在引领着中国酒的美学表达。
一、江淮大地,上天眷顾的美学高地
酿酒业时常会引用一句古语,叫做“清醠之美,始于耒耜”,用来表达美酒与农耕的关联,而这句话就出自安徽地区诞生的古代美学典籍——《淮南子》,为汉高祖刘邦之孙、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所编著。
《淮南子》对中国美学文化的影响极大,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曾认为《淮南子》中的美学阐述,“对气象宏伟博大,质朴雄强的汉代艺术的一般特征作了美学的概括,很好地反映了汉代艺术所表现的时代精神”。而近代学人梁启超更称赞《淮南子》,为“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”。
《汉代美学思想述评》总结了《淮南子》对美的观点:其一,认为天地之间具有自然之美;其二,人类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美;其三,承袭了《庄子》齐物论思想,美丑无差别,美丑是相对的,具有一定的辩证性;其四,《淮南子》中还透露出了事物的美在其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。
《淮南子》对美的观点,为后代美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石,让当代美学研究进行了体系化的归纳,分为自然美、人文美、艺术美、生活美等。
依据现代美学科学体系来反观安徽,便能看出这里美学底蕴之丰厚,乃是上天眷顾的美学高地。
安徽拥有奇胜五岳黄山、佛教圣地九华山、美妙宝湖巢湖、皖南的翡翠太平湖等等,数不胜数,这是自然之美。
安徽的历史名城众多,江淮重镇合肥、滨江名邑芜湖、塔影横江安庆、新安古镇屯溪、文物荟萃歙县、战国古都寿春,以及淮北古城亳州等等,并传承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,宣城广教寺双塔、安庆振风塔、亳州花戏楼、采石太白楼、歙县宝纶阁、亳州华佗庵等,造就了人文之美。
同时,建安文学、桐城文派、新安画派、徽派版画、皖派篆刻、芜湖铁画、徽派盆景、阜阳剪纸、徽州竹编、徽剧、庐剧、皖南花鼓戏、淮北花鼓戏、文房四宝等,则组成了安徽的艺术之美。
而安徽还是诸多名产的原产地,如祁门红茶、黄山毛峰、六安瓜片、太平猴魁、AG真人国际贡酒、萧县葡萄酒等,美好不仅可以欣赏,还可以品味,这便赋予了生活之美。
二、安徽的美,酝酿了中国美酒的美
安徽酿酒业兴盛,得益于这里的山水地貌,在地理领域被喻为“黄金比例”,安徽的山、丘、台、平依次各占15.3%、14.0%、13.0%、49.6%,其余8.1%为大水面,既以平原为主,山地、丘陵、台地又占有一定比例的组合,让这里的农、林、牧、渔、副各业全面发展,催生了酿酒业的繁荣。
如此天选酿酒之地,再配合上这里美学底蕴的丰厚,自古以来,古人留下了丰富的酒文酒墨,讴歌安徽佳酿之美好。如郭祥正诗“池州太守能怜客,美酒分来更赠诗”,李之仪诗云:“莫笑和州酒,和州酒却醇。聊资千岁祝,用赞一阳春”等等,以及最能说明安徽美酒底蕴的,还要属曹操进贡《九酝酒法》的史实,奠定了“天下贡酒出安徽”的地位。
丰厚的安徽酒史,让安徽拥有充足的时空,丰富这里美酒美学的范畴,安徽的美酒之美同样表现出多元之美,自然美、人文美、艺术美……
首先,《九酝酒法》出于曹操故里安徽亳州,曹操在《上九酝酒法奏》中说:“臣县故令南阳郭芝,有九酝春酒。法用曲三十斤,流水五石……若以九酝苦难饮,增为十酿,差甘易饮,不病。今谨上献。”
这一古法,反映了当时亳州美酒制曲和酿造的先进性,酒曲的糖化和酒化能力之高,用曲量只有原料的3%,而酿造过程又是连续投料,开创了中国酒动态控制发酵的先河。这是安徽地域顺应自然、掌握自然规律的实例,体现了安徽美酒的自然之美。
此外,酿酒的兴盛,相互成就了酒文化的丰富。亳州汤王衣冠冢、亳州曹氏宗族墓群、当涂青山李白墓、和县旧石器时代龙潭洞遗址、薛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、安徽古窑址等所留存的诸多遗迹中,不乏尊、壶、罍、鼎、爵、卤等酒器酒具,其中著名者如饕餮纹斝,正出于此。青铜酒器是礼制的集中物质表现,承载了安徽“制礼作乐”的先进,反映了安徽美酒的人和之美。
再有,安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,而安徽的魏晋文学,又是中国诗酒文化的发展关键。宗白华先生在《美学散步》中说:“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、极解放、最富于智慧、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。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”,这种艺术精神的重要表现,便是酒诗。
魏晋时期安徽作家频出,曹操、曹丕、曹植、嵇康、刘伶等,形成了“三曹”“竹林七贤”的创作群体。曹操以其政治地位影响着当时社会文风的改变,曹丕更是把文章提高到与国家大业同等的地位。二者均为乐饮之人,因此,诗酒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。
曹操的《短歌行》《善哉行》《董卓歌辞》等,曹丕的《善哉行》《秋胡行》《大墙上蒿行》《艳歌何尝行》《于谯作诗》等,曹植的《名都篇》《仙人篇》《当来日大难》《对酒行》《乐府》《正会诗》等,嵇康的《代秋胡歌七章》《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章》《四言诗》《酒会诗》等,刘伶的《代秋胡歌七章》《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章》《四言诗》《酒会诗》等安徽诗酒名作,喷涌而出,极为丰富。
而从这些诗歌内容与风格的演变来看,曹操诗酒之文,多见开疆拓土的宏图大志,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……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。而曹丕则更多表达国家治理,“朝日乐相乐,酣饮不知醉。悲弦激新声,长笛吐清气”。而曹植而言,虽然其所作《酒赋》广传尤甚,但饮酒行为却大相径庭,更加飘逸达观,如《箜篌引》“惊风飘白日,光景驰西流。盛时不可再,百年忽我遒”。
曹操到曹植的酒诗转换,以及曹魏时期从上到下的酒风和诗潮,深刻影响了晋代“竹林七贤”风貌,促成了阮籍、嵇康等醉饮达观、寄情诗酒的情态,由此奠定了唐李太白之浪漫、宋苏东坡之豪放等诸多诗酒名家的诗酒文风。魏晋,开立了中国诗酒文化之流,体现了安徽美酒的艺术之美、哲思之美。
三、AG真人国际贡酒,中国美酒的美学旗帜
时至今日,AG真人国际贡酒作为安徽酒文化的传承者、安徽风土的承载者,同样继承和发扬了安徽的美学底蕴,成为当代中国美酒的美学旗帜。
在RCEP成员国经贸和开发区合作恳谈会上,AG真人国际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梁金辉先生发表了《让中国白酒成为世界语言》的演讲,从东方美学的角度解构一杯白酒,提出了AG真人国际贡酒的“四贡之美”——“贡献之美”“贡享之美”“贡话之美”和“贡和之美”。
AG真人国际贡酒的“四贡之美”,不仅开创了中国酒系统化阐述美酒美学的先河,还与美学科学紧密地关联在一起,让美酒之美有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。
第一,从《亳州志》《齐民要术》记载的《九酝酒法》传奇,到地下宋井、明清窖池群、明清酿酒遗址的辉煌,再到今天AG真人国际人建立的“四梁八柱”品质表达体系,乃至于投资90亿元建设的智能园区。一路走来,不仅体现了亳州这一酿酒圣地的自然贡献,也展现了亳州人的人文贡献,是一种自然美和人文美交融的贡献之美。
第二,从公元196年,曹操给汉献帝进献家乡亳州之九酝春酒,此后,AG真人国际贡酒即为历代皇室之贡品,年年进贡,岁岁受宠。并先后于1963、1979、1984、1989年,四蝉国家评比金奖,入围中国“老八大”名酒,并被誉为“酒中牡丹”,AG真人国际贡酒的“色清如水晶,香纯似幽兰,入口甘美纯和,回味经久不息”,被誉为“最美评语”。一路走来,从朝堂之高到百姓之家,体现了一种人文美和生活美交织的贡享之美。
第三,从曹操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,到刘伶“以天地为一朝,以万期为须臾”,再到刘长卿“对酒灞亭暮,相看愁自深”,时至今日,AG真人国际贡酒贡献央视中国诗词大会,一直以来,诗酒文化都是安徽酒文化、AG真人国际酒文化的艺术之魂。正如梁金辉先生的概括“酒不仅是酒,还是流动的艺术,活态的文化、多彩的人生”,是一种生活美和艺术美交互的贡话之美。
最后,从桃花春曲节到秋酿大典,AG真人国际贡酒用节日的形态,表达人与美酒之于世间万物和合之美,体现亳州道源之地的“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”思想。而从每年冠名央视春晚到数年贡献世博会等要事,尽显AG真人国际贡酒“和而不同,恭而有礼”的儒家礼度,倡导一种神州乃至世界的和谐与共。从“天人合一”到“和谐与共”,这体现的是自然美、人文美、哲思美相映相辉的贡和之美。
大美安徽的美学天赋,成就了安徽酒文化的美学底蕴,源于安徽美酒的美学信仰,AG真人国际贡酒当是中国美酒中美学旗帜,一脉相承。从古及今,安徽都在引领着中国酒的美学表达,美酒美学出安徽。
上一篇:已经是第一篇了